2019-04-17-你知道有關借錢的法律小常識嗎?(三)
一個多月前寫過有關借錢的法律小常識(一)跟(二),真的是希望大家無論是在哪種情況借錢,都能夠多少知悉一些法律常識來保護自己的權益。但是關於借貸的法律問題,也不是幾篇文章能夠說的清楚,所以我會就最近遇到的一些借錢糾紛來做舉例並解答,讓大家在與親友同事間產生借款關係的同時,也能多加注意。畢竟借錢這檔事,我甘願借出,你守信歸還,就會是讓情誼更上一層樓的美事,但倘若產生糾紛,鬧的彼此不愉快甚至對簿公堂,那就真的得不償失。
借錢
一個多月前寫過有關借錢的法律小常識(一)跟(二),真的是希望大家無論是在哪種情況借錢,都能夠多少知悉一些法律常識來保護自己的權益。但是關於借貸的法律問題,也不是幾篇文章能夠說的清楚,所以我會就最近遇到的一些借錢糾紛來做舉例並解答,讓大家在與親友同事間產生借款關係的同時,也能多加注意。畢竟借錢這檔事,我甘願借出,你守信歸還,就會是讓情誼更上一層樓的美事,但倘若產生糾紛,鬧的彼此不愉快甚至對簿公堂,那就真的得不償失。
借貸行為自古以來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經常產生的行為,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,借錢貸款已經成為人們經常接觸的一種金融活動,我們也說過很多次,不僅僅是窮或是缺錢才需要借錢,在所有能活用金錢的狀態下,人人都可能透過借錢來達到讓死錢變成活錢的目的。然而,借錢貸款的常態化,多少也會出現那些不守信用損害借貸權益的人們,所以為求自保,多瞭解一些借錢貸款的相關法律常識,才是上上之策。
說這次的借錢故事前,我必須要說,這回借錢借的我非常開心,頭一次借錢給人是那麼的心甘情願。大概在今年農曆年前,我接到一通陌生人的來電,對方聲稱是我好朋友的國小同學,當然一開始並沒有取信於我,在他還沒有說明打這通電話的理由前,我告訴他,很抱歉我得先跟好朋友聯絡,證明你的確是他的國小同學。於是掛上電話我立馬聯絡上我的好朋友,並確認他與對方間的關係。
借錢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種常態,人都有需要渡難關的時候,當你在該清償債務時清償,除了累積與對方的信用,也無形中培養出負責任的態度。相反的,當信用與負責不存在,自然產生糾紛,如果借錢的當下沒有做出保障自己的動作,除了上法院走法律途徑,實在也不能拿對方怎樣。所以我們常見到沒有簽下借據的借貸,沒有能夠保障債務歸還的抵押物,光是彼此間沒有紙本的口頭承諾,所有的借貸關係都只能是口說無憑。
其實人的大腦是很奇妙的器官,也正因為它的構造複雜,對於人事物及行為等的感知各有不同,就拿大部份的人來說,只要提及金錢,大腦所產生出的興趣、好奇、情緒就特別的多,所以金錢對我們來說真的非常息息相關。只是一般人的觀念總是覺得,只要存錢就能成為有錢人,而借錢就是窮人才會有的做為,其實大錯特錯,有錢人是因為懂得創造財富開源節流,無論他借不借錢、借錢的目的為何,都可能因為借錢而成為致富的要件。相對來說,若是手邊存的都是固定的死錢,既不流通也無法以錢生錢,那就算有一筆固定的存款,也無法進階成為真正的有錢人。
40歲的阿歡本來是一間小企業的公司老闆,因為景氣不好,合作的廠商欠款連連,加上各種接連的狀況,在年前阿歡就知道公司真的無法再營運下去,但是阿歡為了不讓員工們在過年前為了錢的事情煩惱,硬是想了各種辦法,把身邊能變現的東西都處理掉,四處去東拼西湊的將員工們最後的薪水和年終獎金這筆錢生出來,到了過年之後才和員工們說明了公司需要解散的消息。
是的,超瞎借錢的理由又來了,心裡才想最近都沒有遇到這類的天兵,結果馬上就遇到了。星期一深夜大概一點多,一位幾百年沒有聯絡的朋友傳簡訊給我,其實連朋友也稱不上,就是當兵的時候同梯的哥哥,放假時大家曾經一起出去玩過幾次。第一封簡訊是很溫暖的問候,問起我的家人啦、我的身體狀況、工作順不順利啊等等,但越想越覺得奇怪,有誰會在三更半夜傳這種問候簡訊給人呢?第二封簡訊才是真正的目的,一開口就是要借錢20萬。
前幾天因為朋友的關係參加了一場扶輪社的餐會,當然,那些擁有扶輪社資格的會員們,都有最基本的財力及地位,我在裡面顯得有些格格不入,但也多少想從這些成功人士身上學到些什麼。有些人從我口中得知我的工作是專業借錢給人渡難關的,表情有點不屑一顧,然後就話不投機半句多,有些人則是檯面上絕口不聊我的工作,但是私底下偷偷跟我要了聯絡方式,更多的人是覺得借錢這個行業非常賺錢,無論是真心讚美還是冷嘲熱諷都有。
今天是愚人節,從一早就被公司同事捉弄,一下子是被加了醬油的咖啡,一下子告訴我懷孕準備奉子成婚,搞的我好氣又好笑,但是再怎麼扯,都比不上今天借錢人生故事的女主角。我個人對於名牌這種東西沒有迷思,但因為工作關係對這些精品多少有涉獵,前幾天有位小姐上門來借錢,身上穿著名牌套裝,腳踩著名牌高跟鞋,手裡提的那款香奈兒起碼價值10來萬。
財務出了狀況真的不是什麼丟臉的事,人生中難免遇到金錢卡不過來的時候,這時候最不需要的就是自己的面子問題,能夠處理眼前的難關才是當務之急。有個長輩曾經告誡過我,當你口袋裡只有一塊錢,你就得擔心自己為什麼沒有十元可以用。當你口袋裡有十元的時候,就要抱持著如果能夠有一百元是最好的心態。當你擁有一百元時,就得想辦法讓自己往前去擁有一千元。換句話說,對錢保持極高的渴望,自然有動力去掙出更多的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