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據-2020-04-17-借錢簡訊再進化?小心別淪為詐騙肥羊
記得很久以前有種詐騙的方式,打電話或是傳簡訊給你,佯裝成是熟人然後開口借錢,這種詐騙手法其實有點亂槍打鳥,成功借錢的機率並不高,受騙對象大多是老人家或是太過單純的民眾。隨著政府單位跟警察單位的宣導,這類的電話簡訊詐騙就越來越少了,民眾如果去銀行郵局要匯出大筆款項,行員們也會特別關切注意。但是身邊的朋友最近血淋淋地遇上了借錢詐騙,這次不是打電話也不是傳簡訊,而是現在幾乎普遍台灣人都有在使用的臉書FACEBOOK。
借錢
記得很久以前有種詐騙的方式,打電話或是傳簡訊給你,佯裝成是熟人然後開口借錢,這種詐騙手法其實有點亂槍打鳥,成功借錢的機率並不高,受騙對象大多是老人家或是太過單純的民眾。隨著政府單位跟警察單位的宣導,這類的電話簡訊詐騙就越來越少了,民眾如果去銀行郵局要匯出大筆款項,行員們也會特別關切注意。但是身邊的朋友最近血淋淋地遇上了借錢詐騙,這次不是打電話也不是傳簡訊,而是現在幾乎普遍台灣人都有在使用的臉書FACEBOOK。
我家就住在士林夜市附近,在新冠肺炎出現以前,平日我絕對在傍晚七點前回家,不然就會塞車塞到厭世,假日狀況更嚴重,想出門買點什麼,得穿過擁擠的人潮才能走出大東路。這兩個月來,來士林夜市的遊客越來越少了,開車回家也不再塞車了,假日也不敢出門,除了防疫盡量待在家,更怕見到那些熟悉老朋友店家們無奈又沮喪的臉孔。住在士林幾十年,我第一次見到這麼悽涼的景象,店鋪幾乎是幾步路就關掉一家,甚至有蠻多熟識的店家來跟我們借錢周轉,只希望能撐過這一次的疫情。
上篇寫到借錢討不回時走上法律途徑的開頭做法,就是向法院聲請支付命令要求對方返還款項,但如果沒辦法靠支付命令討回怎麼辦呢?到了這時候只能走訴訟來解決,只是在走訴訟一路前要提醒大家,如果借錢的金額並不是很大,法院是會建議先走調解程序,讓雙方在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下去談判,其實調解就是由中立的第三者來讓借錢的雙方和平對談,幫忙擬定出合理並雙方都能接受的還款方式,如果調解不成功才會正式進入訴訟。
為了能夠保障自身的權益,我在很多文章裡都有寫到借錢時所需要注意的事項,但是一旦真借錢出去卻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時,你該怎麼辦呢?這種狀況相信大家都有遇過或是耳聞過,當然我們希望大家借錢給親朋好友時,最終都不要走上法律一途,如果真遇上了該如何處理呢?有關返還借款的民事訴狀該怎麼寫呢?先提告還是先調解呢?做哪些事前準備才能把錢完整地要回呢?
現在買車買房都不是一般薪水階級負擔的起,就算申請分期付款,除了冗長的貸款期數外,一開始的頭期款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。大多數人會求助於父母,就拿我朋友來說,計劃今年年底跟愛情長跑了八年的女友結婚,但小倆口並沒有什麼存款,目前也都居住在爸媽名下的房產中,無論是購買屬於自己的小窩,或是婚禮的籌備,對他們都是很大的負擔,於是朋友就跟父母借錢來支出婚禮的費用跟房子的頭期款,父母雖然一口答應借錢,但也衍生出不少問題。
這樣的標題就代表著又有傻瓜受騙了,苦主是同事的親妹妹,去年大學畢業後就一直找不到工作,過年後在網路上找到一份工作,號稱「免費提供住宿,上下班有專車專人接送,無經驗可,名師指導培訓,保障底薪5萬元,只要夠努力月入數十萬沒問題,三節禮金月休八天,每年各一次國內國外員工旅遊,限女性,有困難的朋友公司可先借錢紓困。」其實這樣的工作有點社會經驗的人都知道,限女性又能先借錢,每個月只要會喝酒就能保障底薪5萬,很明顯的就是八大行業。
一大早就接到表哥打來抱怨的電話,有個朋友跟表哥陸陸續續借錢,金額累計起來差不多有十幾萬,但是從來沒有還過半毛錢,最近又跑去跟表哥開口借錢,表哥只不過回了一句「你之前借的都還沒有還」,對方就惱羞成怒封鎖了表哥的LINE跟臉書。我表哥也真的很奇妙,這個人借錢都沒還過,為什麼還一直的借錢給他?而且每一次借錢都沒有簽署借據或是本票,就算想討回著實有些難度。
心情有點沉重,前幾天一則單親媽媽帶著一堆兒女在汽車旅館自殺,兒女雙亡媽媽獲救,整件事在朋友圈鬧的沸沸揚揚的,而新聞事件的女主角,竟然是我認識的一位友人。認識她其實只有短短半年,在臉書社團很活躍的一個女孩子,偶爾會在PO文底下聊個幾句,雖然沒有見過面,總覺得她是個蠻開朗有想法也很漂亮的女生。新聞上說,她曾打電話傳訊息給前夫借錢,但是等到前夫回撥電話時,一切都已經來不及,兩個孩子已經氣絕身亡。
早上跟一個老朋友喝咖啡,他有糖尿病的問題長年需要洗腎,但這陣子不但搶不到口罩,連酒精棉片都不見蹤影,像這樣需要頻繁到醫院洗腎並且每天施打胰島素的人來說,最近的武漢肺炎造成的缺貨恐慌真的讓他們很困擾。他告訴我,洗腎時隔壁床的阿公,嘴上的口罩已經重覆戴到起毛球,更別說照顧他的外籍看護,只能簡單拿兩塊布縫起來,再夾幾張衛生紙充當口罩使用。說真的,聽了很心疼。
熱戀的時候都是這樣,愛的正濃烈時都全心全意為對方著想,所以一些小金額的金錢往來在那當時都是不計較的,但一旦感情轉淡,當初的情感相挺成了借錢糾紛,該怎麼解決呢?我有個朋友就被狠狠的吃了悶虧,他與一名女子交往半年,期間女子以家人生病、學費不夠、車禍賠償、將他人財物搞丟等理由跟他借錢,陸陸續續大概借錢有將近50萬元。後來把積蓄花完後女孩就搞失聯也不認有借錢一事,於是朋友氣不過到警局報案詐欺,但最後卻無法以刑法的詐欺起訴,只能走民事途徑追討這些錢。